发布时间:2025年4月15日 SKF
当SKF轴承出现故障时,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查:
外观检查
整体状况:在散光灯下仔细查看轴承的外表,检查是否存在裂痕、变形等明显的损坏情况。比如,检查轴承的内外圈、滚动体是否有裂缝,保持架是否松动、变形或损坏。
机械伤痕:检查轴承表面是否存在磨伤、划伤、压伤、碰伤等机械伤痕。这些伤痕会造成轴承安装不良,引起偏载和应力集中,降低旋转精度和使用寿命。
锈蚀情况:查看轴承是否有锈蚀、黑皮和麻点。后两种缺陷容易储存水分和污物,进而发展成锈蚀。而锈蚀是导致安装不良、早期磨损和疲劳的污染源,严重的锈蚀会使轴承报废。
裂纹检查:检查轴承是否存在原材料裂纹、锻造裂纹、热处理裂纹和磨削裂纹等。这些裂纹在轴承运转过程中会成为应力集中源而迅速扩大,造成轴承破裂,对轴承寿命和工作安全性影响极大。
起皮和折叠:观察轴承表面是否有起皮和折叠现象。这两种缺陷的局部与基体金属结合不牢,周围往往存在脱碳或贫碳现象,材料容易崩落、压凹或磨耗,对轴承寿命和精度不利。
保持架质量:检查保持架的铆接或焊接质量,看铆钉头是否偏位、歪斜、松弛、缺肉或“双眼皮”,焊接的位置是否正确,焊点是否过大或过小,是否有焊接不牢或焊接过度引起卡住滚动体的现象。
尺寸精度和旋转精度检查
尺寸测量:使用专业的量具,如内径百分表、外径百分表等,测量轴承的内径、外径、宽度等尺寸,与标准规格进行对比,检查尺寸是否符合要求。对于高精度的轴承,尺寸偏差可能会影响其正常工作。
旋转精度测试:将轴承安装在专用的测试设备上,测量其在旋转过程中的跳动、摆动等参数,评估轴承的旋转精度。旋转精度下降可能是由于轴承内部的磨损、间隙变化等原因导致的。
内部结构检查
滚道和滚动体检查:打开轴承的包装或拆卸轴承,检查滚道面和滚动体的表面状况。查看是否有磨损、剥落、压痕等损伤。如果发现滚道面或滚动体有损坏,可能会导致轴承运转不平稳、噪音增大等问题。
润滑状况检查:检查轴承内部的润滑情况,包括润滑脂或润滑油的量和质量。如果润滑不足或润滑剂变质,会增加轴承的摩擦和磨损,导致轴承发热、寿命缩短。同时,检查润滑通道是否畅通,是否存在堵塞的情况。
内部间隙检查:使用塞尺或千分表等工具,测量轴承的内部间隙,如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。间隙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轴承的性能,过大的间隙会导致轴承晃动、噪音增大,过小的间隙则会增加摩擦和温度。
振动和温度监测
振动检测:使用振动传感器等设备,监测轴承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情况。异常的振动可能是由于轴承内部的不平衡、不对中、磨损等问题引起的。通过分析振动的频率、幅值等参数,可以判断轴承的故障类型和严重程度。
温度检测:用温度传感器或红外测温仪等工具,测量轴承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。如果轴承的温度过高,可能是由于润滑不良、过载、磨损等原因导致的。通过监测温度的变化趋势,可以及时发现轴承的异常情况。
综上所述,SKF轴承出现故障时可以从外观、尺寸精度和旋转精度、内部结构以及振动和温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检查。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检查方法,可以准确地判断轴承的故障原因和严重程度,为后续的维修和更换提供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