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4年7月11日 SKF轴承
SKF轴承失效:5个常见原因与预防策略!
在轴承的世界里,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是一类功能强大的组件,被广泛应用于汽车、铁路货车、工程机械等多个行业。[1]
它们的设计允许同时承受轴向和径向载荷,从而保证了设备的稳定运行和长久寿命。
然而,即便是这样的高性能部件,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故障。
今天,让我们深入探讨一次SKF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失效的案例分析,看看问题出在哪里,以及我们如何能够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。[1]
让我们聚焦于问题本身。
在这个案例中,一个使用在石油钻井天车滑轮组上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,在使用约30天后出现了异常,经过检查发现其中一侧内圈发生了断裂。[1]
通过对轴承A侧内圈保持架组件进行外观检查,发现了一粒剥落的滚子,其剥落处靠近内圈的小端面。[1]
而轴承的外圈、另一侧内圈保持架组件以及其他滚子均完好无损。
接下来,我们对断口进行了宏观及微观形貌的分析。
通过观察可以看到,A侧内圈内径表面存在圆周方向裂纹和轴向裂纹,小端面发生迸裂,部分区域掉块,并且有微动腐蚀的痕迹。[1]
进一步对滚道表面靠近小端面处的圆周一周剥落进行检查,发现未剥落区域表面布满压坑,并存在轻微轴向压痕。[1]
这些特征表明,剥落是从滚道表面开始,随后在载荷作用下向内部延伸,最终导致了内圈的断裂。[1]
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轴承的失效呢?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,我们发现导致轴承失效的直接原因是一粒滚子被反向装入了轴承的A侧内圈。[1]
由于轴承尺寸较大且滚子锥度很小,这种异常情况在内圈装入轴承后很难被发现。
当轴承被装入设备后,由于内圈与主轴之间采用过盈配合,使得轴承径向游隙变小,而在滚子反装的位置游隙更小甚至变为负游隙,这导致该处在运转过程中接触应力远大于其他位置,无法形成正常工作的油膜,很快便造成了反装处滚子表面的剥落。[1]
面对这样的问题,解决方案是什么呢?显然,关键在于加强装配过程的质量控制。
对于尺寸较大且结构复杂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来说,装配前的仔细检查尤为重要。
需要确保每一粒滚子都按照规定的方向安装,避免出现反向装入的情况。
此外,提高装配人员的技能培训,使用更精确的检测设备也是预防此类故障的有效手段。
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,我们不仅了解了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失效的原因和解决之道,也再次提醒我们在机械维护和装配过程中,细节决定成败的重要性。[1]
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精细的操作,才能确保设备长期稳定地运行,延长使用寿命,避免不必要的损失。